據(jù)精神障礙調查結果顯示,焦慮患病率最高,終身患病率達到7.57%。如果乘以十四億中國人口,這就是相當大的一個比例。
目前新冠肺炎的疫情還沒有完全過去,疫情問題造成的心理健康問題也引起了全球性的廣泛關注。
《健康中國2030》規(guī)劃中明確指出,加強對抑郁癥、焦慮癥這種常見精神障礙和心理行為問題的干預,精神類精病防治上升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政策高度。
焦慮研究
廣泛性焦慮障礙包括多種適應癥,驚恐障礙、分離性障礙、社交障礙、場所恐懼癥、場所恐懼癥、特定恐懼癥等,在近20年的精神疾病的研究成果中,焦慮占比最高。
1.焦慮的定義
焦慮是一種內心、緊張、害怕不安的一種體驗。生理和心理都有明顯的病癥表現(xiàn),如顏面潮紅、出汗、胸悶、氣短、顫抖等的軀體表現(xiàn),以及緊張恐懼、搓手頓足、坐立不安、來回踱步、并伴有內心焦慮不安的行為表現(xiàn)。
2.焦慮分類
焦慮是人類的基本情緒之一,但過度焦慮會造成心理和身體的雙重損傷。物質焦慮是一種一般性的人格特定或特質,表現(xiàn)為一種或多或少持續(xù)性的擔心和不安。狀態(tài)焦慮是因為特定情境下引起的暫時的不安狀態(tài),如考試焦慮、面試焦慮等。
3.應激對腦與心理行為的調節(jié)模型
應激引起的交感神經系統(tǒng)的快速反應會引起個體在情緒上的喚醒和警覺性的提高,進而引起HPA-軸的慢速反應,則會引起個體學習及記憶等功能的改變。
4.應激對大腦情感與認知加工影響的理論假設
應激反應會影響認知與行為,如注意網(wǎng)絡(警覺、定向、與執(zhí)行功能等),以及學習與記憶功能的改變。
5.執(zhí)行功能定義
執(zhí)行功能是指在完成復雜的認知任務時,對各種認知過程進行協(xié)調的一般性控制機制,起本質就是對其它認知過程進行控制和調節(jié),根本目的就是產生協(xié)調、有序的、具有目的性的行為。
6.焦慮對執(zhí)行功能的影響
既往研究發(fā)現(xiàn),焦慮和應激等負面情緒對注意控制、執(zhí)行控制中的更新和一直有損害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