直播節(jié)選
大家好,我是來自西南大學心理學部的雷旭。非常感謝腦客中國的邀請,我今天分享的主題名叫靜息態(tài)EEG及其應用,和大家簡單介紹一下近年來我們在這方面做的一些研究。
01腦電實驗易開展
腦電實驗是非常容易實現的一個實驗,在很多沒有特別好的科研設備的偏遠地區(qū)的單位也是可以開展相關腦電以及靜息態(tài)的研究。整個實驗記錄時間大概是5-10分鐘,只需要十六導聯(lián)的腦電圖設備搭配簡單的閉眼睜眼、識字等簡單的指導語就可以開啟相關研究。
隨著科技的發(fā)展,腦電圖設備支持的導聯(lián)數也是越來越多的,64導、128導甚至我還關注到有使用512導腦電設備進行靜息態(tài)腦電的研究。靜息態(tài)腦電(resting-state EEG,rsEEG)主要研究在非任務的靜息閉眼或睜眼條件下的頭表EEG活動。靜息態(tài)腦電研究具有以下幾種優(yōu)勢:
- 實驗簡單:不需要復雜的實驗設計和采集條件,被試放松靜坐,睜眼閉眼兩種條件各5分鐘。指導語一般為:“請保持5分鐘的放松狀態(tài),睜眼/閉眼休息”;
- 設備易得:常規(guī)的腦電實驗室即可開展,通常16通道腦電圖儀就可進行靜息態(tài)EEG研究;
- 任務簡單:被試不用訓練。對于無法配合的被試。如小孩、老人或是神經精神病患者都可執(zhí)行;
- 分析流程成熟:有成熟的分析方法(頻譜、微狀態(tài))和多種分析軟件(EEGLAB、LORETA)
02靜息態(tài)腦電發(fā)展史
靜息態(tài)腦電研究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德國的一位科學家,他在自己兒子的身上記錄到了α節(jié)律,就是一個靜息態(tài)腦電。大家可以發(fā)現它非常適合進行頻譜分析,可以觀察到一秒鐘時間內有多少這種周期性的震動。
近年來,特別是在1985年左右瑞士的科學家雷曼提出腦電的微狀態(tài),這種觀念認為在靜息態(tài)腦電下,大概有四個空間結構的構圖,他們之間交叉出現構成我們靜息態(tài)下的腦電波。
我們在時間分析主要是關注一些特征的腦電波,空間分析比如說微狀態(tài),主要關注四個固定的地形圖,以及空間的源定位,還有就是頻譜分析,快速傅里葉變化等。這三個部分,我們在西南大學從2011年開始十年的工作都有一些涉及。
注:上述內容在征得雷旭老師同意后,在不改變原意的情況下進行的部分文字整理。觀看完整視頻內容請掃描下方二維碼或點擊閱讀原文觀看。
掃描二維碼
觀看完整視頻